作者:南京師范大學薛璐燕 來源于:家長學院
一歲多被確診為痙攣性腦癱,四歲時家庭破碎,杭州臨安區(qū)衣錦小學三年級學生格豪成長之路伴隨著身體的痛苦和生活的困難。但媽媽和外婆沒有放棄格豪,外婆每天抱著格豪坐公交車上學,縱然生活困頓,格豪媽媽也沒有放棄言傳身教,一直鼓勵格豪“別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更可貴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格豪在學校 “遇見了一群天使”。老師抱著格豪拍攝集體照、幫助他上廁所,同學給他擦去嘴角的飯粒、照顧他需要的一切,校長承諾他四年級依然會得到悉心的照料。這些細小的舉動無一不讓人為之動容,大呼暖心。
教育的真義究竟是什么?教育除了達到傳道授業(yè)的目的,還應該回歸人性的溫度,完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健康成長的使命。因為,有溫度讓教育更有厚度。
厚德載物,教育的厚度意味著包容一切,承載一切。杭州臨安區(qū)衣錦小學向我們展現(xiàn)了它的寬容和平等。諸如格豪這樣具有身體障礙的孩子,我們不應將其推到教育的灰色地帶,更應該給他們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陽光”,讓教育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托起他們的瘦小身體和脆弱心靈。
教育要做到一視同仁甚至對弱勢群體有所傾斜,無論從教學設計還是教學設施,都要兼顧到位,責任到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這一方面需要國家和政府給學校更大的資金和資源補助,另一方面還需要教育監(jiān)管部門時刻監(jiān)督學校,不讓教育撥款出現(xiàn)挪用、亂用、錯用的現(xiàn)象,要有看得到的平等和關懷。
厚度也意味著教育是多層次的疊加,就像層層堆積的巖石一樣,耐力更大、難以崩塌。它關乎家庭和學校兩個場所,涉及老師、學生、家長多個群體,只有和而不同,緊密貼合才能收獲最大的效果。讓教育具有人性的溫暖,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加溫。在衣錦小學里,格豪的周圍充滿了慈愛的老師和友愛的同學,變化無常的生活在教育師生,每一個個體都應被溫柔對待。
楊老師這樣無私奉獻、視學生如己出的模范作用勢必會影響更多的教師牢記師德,因材施教,尋找與不同學生相處的最佳方式;而格豪班級的同學也在點滴生活中培養(yǎng)了尊重他人、關愛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教育的溫度一方面使格豪一家感受到了生命的溫暖,并以此支撐他們在苦難中繼續(xù)前進;另一方面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他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感情將會不斷傳遞,社會正能量將不斷輸出和補給。
由溫度帶來的厚度使得教育的內(nèi)涵和底蘊更加豐富。我們對待教育的善意必將反哺教育,使得教育朝向更人性化的方向發(fā)展。一個好的教育體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增加知識和技能,更能讓學生收獲人性的至善至美。現(xiàn)代教育的真義不應只是應試教育,如果一個學生的智商超群但情商極低,那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只是“學習機器”,教育也只是“高考工廠”,是拿來被老師學生社會詬病的東西。我們理應意識到,教育對人不是剛性的,而是剛?cè)岵?,這才不會讓我們的教育失去活力和溫度。
上一篇: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發(fā),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下一篇: 究竟是娛樂至死,還是學術傳播之福?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