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慶琳 來源于:家長學院
互聯(lián)網時代下,信息來源越來越多樣化,信息內容也更龐雜。再加上受眾信息需求趨向細化,人們在眾多選擇面前常常感到眼花繚亂,無從下手。特刊是專門為某個節(jié)日、事件或者人物等而發(fā)行特別的期刊。它的出現(xiàn)滿足了讀者個性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閱讀要求。雖說特刊的起源已不可拷,但是近年來,特刊的發(fā)展是讀者有目共睹的。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人總是精益求精”。做好一本特刊,大概可以從策劃、版面設計和內容三方面入手。
藝術源于生活
戴爾·麥康基說,“計劃的制定比計劃本身更為重要。”做特刊之前,需要做好較周密的策劃。策劃的目的主要是為特刊的內容采集,正式編寫等提供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案。提前做好特刊策劃可使后來的工作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今年七月,《市場星報》舉行了“市場星報創(chuàng)刊25周年暨安徽畫報全新復刊、安徽畫報網上線儀式”?!丁妒袌鲂菆蟆返奶乜邉澲饕凑杖簏c方向來做:一是利用重大的節(jié)日;二是利用新近發(fā)生重大的事件;三是利用社會熱點話題。這三個策劃方向都有一個共同點——有熱度。在國內,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有很多,為特刊提供了永恒不斷的主題。因此節(jié)日特刊一直是各大報刊雜志的“拿手好菜”,在各大特刊同時做一道菜時,創(chuàng)意為主要賽點。
節(jié)日特刊通常會以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節(jié)日或者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題,比如:國慶節(jié)、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2011年的國慶節(jié),《市場星報》推出了國慶特刊——“星寶漫生活”,這是國內報業(yè)首次推出動漫系列的特刊?!靶菍毬睢辈捎脛勇男问缴鷦吁r活地為讀者做了一份詳細的國慶旅游攻略。緊接著,《市場星報》“趁熱打鐵”,就著國慶特刊的熱度,在做2010年元旦特刊“星寶賀歲”時同樣采用了動漫的形式,給讀者帶來一波舒適有趣的閱讀體驗。
利用重大的事件做特刊策劃也是報刊雜志常采用的方法。但也有很多特刊“饑不擇食”,不論事情大小,不論時機是否合適,為了推刊而推刊。弱化了特刊本身具有的功能,也拉低自身的水平。重大的事件往往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把落腳點放在重大事件上更能體現(xiàn)一家報刊雜志的高度和水平。很多地方性報紙雜志在推出特刊時會特別地關注重大事件,比如大型國家會議、賽事等,以此拓展該特刊的受眾群體,提升該報紙雜志的整體格調。《市場星報》就針對2011年合肥市舉辦的第二十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推出了《星花怒放 十月傾城》特刊,分不同板塊對電影節(jié)相關事情進行了梳理,讀者紛紛叫好。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被稱為是“中國的奧斯卡”,是全中國電影人和觀影人的“特別關心”,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極度重視?!妒袌鲂菆蟆纷プ〈舜问录褪亲プ×俗x者的“胃”。
除此之外,《市場星報》還善于抓住社會熱點的尾巴,在與時事相結合的情況下,還能做到有創(chuàng)新有特色?!妒袌鲂菆蟆吩瞥觥段ⅰばΑ诽乜??!拔ⅰ笔俏⒉次⑿筒┛?。是一個用戶信息分享、傳播和獲取的平臺。《市場星報》“見機行事”,及時地蹭了一波微博的熱度,社會熱點自帶的“廣告效應”再加上別出心裁的設計,讓《微·笑》特刊以及圣誕節(jié)推出的“圣誕 微·笑”特刊都去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縱觀《市場星報》的特刊策劃,會發(fā)現(xiàn)它的成功之處少不了一件事——“蹭熱度”。不管是“蹭”節(jié)日的熱度,“蹭”重大事件的熱度還是“蹭”社會熱點的熱度,《市場星報》都“蹭”的非常恰當及時,并且蹭的有個性有特色。
“面子”和“里子”
普通的報紙期刊內容往往隨意機性很大,不能做預先的計劃,而且受到版面的限制。特刊則不同,對時效性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可以提前做好策劃。版面設計是特刊的策劃內容之一。
“外表的美遠比內在的美容易被發(fā)現(xiàn)。”一本成功的特刊,“面子”和“里子”要兩手抓。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一個“視覺時代”,特刊的版面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在不能一目十行了解特刊的時候,特刊的版面設計往往就擔負著“以小見大”的任務。版面設計是將特刊版面中的標題、文字、圖片和線條等要素有序的一種組合。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重要的是如何使版面設計與內容達到完美結合,讓特刊的版面設計必須和特刊的內容掛鉤。特刊的種類有很多。具體有人物特刊、節(jié)日特刊、賽事特刊、會議特刊、自然災害類特刊等。不同內容的特刊對應不同風格的版面設計,才能讓特刊實現(xiàn)藝術價值的同時,彰顯報紙的風格。
版面設計中的制圖環(huán)節(jié)在當今的讀圖時代中尤為重要,但是簡單的圖片堆砌往往缺少新意和看點。雖然特刊屬于平面媒體,但在制圖方面有很多選擇。比如2008年8月奧運會《華商晨報》推出的“看懂奧運”特刊,大膽地采用3D示意圖為讀者們解讀較難懂的奧運項目,且圖案均為手繪。該特刊因此獲得了2008年SND視覺設計大賽信息圖表優(yōu)秀獎。除了手繪,還可以用水墨畫、工筆畫、寫意畫、素描等多種繪畫方式來表現(xiàn)主題,或者將兩者結合使用。
1974年,《人民日報》正式出版了中國第一張彩色報紙。隨著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彩色報紙已不再“稀奇”。如今,色彩已經成了版面設計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如果色彩運用不當,不僅不會為報刊加分,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同主題的特刊色彩的運用也不同。比如節(jié)日特刊的色彩運用要根據(jù)不同節(jié)日的定位來選擇。國慶特刊,元旦特刊和春節(jié)特刊的色彩通常以紅色、黃色等暖色為主,傳達出一種熱情洋溢,舉國同慶的歡樂感。而自然災害類特刊的顏色選擇就必須嚴肅正經,通常以黑白色為主,表達報刊對災害發(fā)生的遺憾和人員傷亡的痛惜。
今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各大報紙爭先恐后地發(fā)行了關于十九大的特刊,但是各有各的側重點。相似的是,十九大特刊的顏色選擇主要都為紅色和黃色。如《人民日報》的《砥礪奮進的5年 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道》特刊主要就是采用了紅色為特刊的色彩基調。紅色代表著喜悅、吉利和祥和,是中華民族的最喜愛的顏色。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中,紅色早已超越色彩的定義,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在十九大特刊中大量運用紅色,不僅是在慶祝過去五年中,中國取得發(fā)展和成就,也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展望。
達芬奇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睘榱耸固乜婷娓呙烙^性,版面設計也十分講究比例?!缎熘萑請蟆返亩宋缣乜饕褪遣捎檬址指畋壤?。該特刊用主圖和標題巧妙地將版面分割成了四個部分,使報紙內容看起來不過分冗雜,符合該特刊版面簡潔明了的整體風格。
版面設計要求不僅在色彩、比例、制圖方面要求與特刊主題和內容相契合,整體效果還必須和諧統(tǒng)一。另外,適當?shù)摹傲舭住笨梢宰尠婷嬖O計張弛有度,具有一定藝術感,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
創(chuàng)新與內涵需雙修
特刊是在某一時間,或圍繞某一特別主題而發(fā)行的刊頁,其內容往往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和整合性。托馬斯·彼得斯有句名言說:“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chuàng)新,要么死亡。”在傳統(tǒng)紙媒的四百多年的發(fā)展中,經歷過無數(shù)次變革和創(chuàng)新。正是因為紙媒能與時俱進,才能在新媒體“當?shù)馈钡臅r代,穩(wěn)住腳跟,不至于消亡。特刊是伴隨紙媒發(fā)展出現(xiàn)的產物,一味的“循規(guī)蹈矩”,似乎難以出彩。但是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捏造,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如果一味地追求“新”,而脫離了現(xiàn)實,那么也就失去了處于現(xiàn)實中的讀者。
意大利版《vogue》時尚雜志在2008年7月推出了“全黑”特刊——“TheBlackIssue”。該特刊全部選用黑人模特拍攝。而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文化多樣性”似乎只是一句口號。時尚界的“種族歧視”仍然存在且并不受人重視。白人模特占比甚至超過了90%。時尚意大利版《vogue》雜志的主編Franca Sozzani在接受英國《標準晚報》采訪時說,“我在面試時看見不少黑人或亞洲模特,但是在秀場上除了我,頂多還剩一位有色人種模特。我希望設計師純粹是覺得她們不夠出眾,但我不知道是否真是如此。”也許正是因為面試時在心中埋下了這樣的疑問,所以才有了后來大篇幅啟用黑人模特的特刊面世。無法否認的是,特刊“TheBlackIssue”的出現(xiàn),打破了當時時尚“一家獨大”的堅冰。
“TheBlackIssue”還未全面面市就引起軒然大波,在一周內銷售一空,一度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局面。大賣的不僅是特刊,更是特刊所表達的時尚全球化、時尚無國界、反種族歧視的理念。
是追求“有意思”,還是追求“有意義”,是特刊面臨的一個問題。有的特刊容易走上“歧路”,覺得銷售量、閱讀量就是特刊的全部價值,一味地著重于抓人眼球,不惜拉低報刊的品味,以迎合低趣味讀眾。其實,與其抓人眼球,不如好好考慮如何走心,辦一本有意義的特刊。
《視界》坎昆會議特刊“走進2012”系列將世人的眼睛引到了地球上現(xiàn)存的生態(tài)問題上,“折翼雨林”、“哭泣的冰川”、“熊膽夢魘”、“被掩埋的童年”、“癌癥籠罩村莊”……都是被大眾所忽視卻真真實實存在著的問題。該特刊讓人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正視人類與自然的關系,考慮如何在發(fā)展的同時謀求共存。這就是該特刊的意義所在。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傳媒趨向多元化,新媒體一步步占據(jù)了主流媒體特別是紙媒的地位。特刊作為紙媒的一種,自然也承擔了把紙媒從危險邊緣拉回的責任。特刊對讀者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更符合當代的要求,有望成為未來紙媒的發(fā)展方向,對特刊的研究和完善,也是為紙媒打開了新的一扇窗。
上一篇: 區(qū)塊鏈——21世紀的“巴別塔”
下一篇: 夾心中插:新味廣告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