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柳 來源于:家長學院
萬州公交車事件熱潮仍然還在,從開始的批判女司機到現(xiàn)在的批判乘客,事情更加的接近真相。
一人錯過站,15人錯過后半生,我們?yōu)橹械奖瘋?。這次司機和乘客的口角導致的悲劇不免引人深思,司機怎么樣才能不受到不講理乘客的干擾,駕駛室能否保障司機的安全,這些情況該有措施出來應對了。
據(jù)新華社11月4日報道,遼寧省法院審批了3起拉拽公交司機案,因為被告人的被當行為導致公交車失控,造成事故。法院認為:三起事件均以構成犯罪,危及公共安全,對他們處以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對于這樣的事件,除了法律的嚴懲,也對公交車進行了改進,在司乘位置裝置了隔離保護,進一步確保司機在駕駛過程中不受干擾。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裝置隔離措施是一種常態(tài),在紐約一發(fā)狂乘客瘋狂敲擊隔離裝置,無果后不甘下車。如果沒有這道保護設置,我想這路車也會發(fā)生無法挽轉的事故。
這套裝置只會保護好司機,讓他的安全得以保障,同時并不會影響和乘客的有效交流。如果乘客下車,司機也能準確知道,所以這一點并不用擔心。其實動車也有錯過站的經(jīng)歷,但是動車為什么不會導致這樣的事故與糾紛,就是乘客與駕駛員是完全隔離開的,到站后自有廣播播報,錯過站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除了這些保障措施,我們也應該提高自身素質(zhì),有一套獨立的乘車禮儀。坐過站,不應該去找司機理論,問題往自己身上找,誠如網(wǎng)友說感覺坐過站會覺得自己很羞愧,之后默默的在下一站下車。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與心態(tài),不做無理之人,不要讓這樣的事故再次上演。
這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但是也不要沉浸于悲傷,汲取教訓,未雨綢繆。
上一篇: 山大學子iGEM美國行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