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日成 來源于:家長學院
“塔西佗陷阱”是西方政治學中有關政府公信力的熱詞,其主要是指政府公信力失去以后,無論是什么樣的政策,都不會被人民信任的社會現象。近些年,“塔西佗陷阱”一詞較為頻繁的在網絡新媒體平臺上被人們提起。那么西方話語權體系下的“塔西佗陷阱”概念是否適用于中國社會?筆者將從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威角度來分析“塔西佗陷阱”問題。
“塔西佗陷阱”的概念核心是政府公信力問題,而政府公信力則是政府工作權威性的體現,也就是政府的政治權威表現,是使公民自愿服從和信服的影響力量。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威是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范疇,即政治權威是政治權力合法化的衍生物,政治權力是政治權威的基礎。
從西方經典政治合法化角度解釋,政治權力的統(tǒng)治基礎是傳統(tǒng)習俗、個人魅力和法律法規(guī)。目前,西方政府起源學說主要是社會契約論,認為政府的權力是由法律所賦予的,當更進一步分析時,西方社會的法律主要是由議會制定,即使議員是由民主選舉產生,他們也被政黨利益和特定利益集團所左右,這就決定了政府的政治權力是被特定統(tǒng)治階級所把控,造成政府與社會、公眾的對立,甚至形成多數人授權于少數人進行專政。
因此,從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威角度分析可以得出,“塔西佗陷阱”是西方社會政府政策無法反映眾意所產生的政府管理危機,而我國政府與西方政府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性質宗旨不同,我國政治的權力是來源于最廣大的人民,政府政策制定之時就從專政的人民出發(fā)考慮,政治權力的不同來源使得中西方政府公信力不能混為一談。因此我國政府在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不能簡單地用西方話語體系下的“塔西佗陷阱”現象描述。
雖然“塔西佗陷阱”所描述的是西方政府公信力危機,但是也應當給予我們啟示。政府的公信力是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社會轉型的今天,人民對于政府的信任會有助于消減利益變動引起的社會摩擦,推動政府從管理向治理轉變,減少政策法規(guī)執(zhí)行中的阻力。
避免政府公信力危機,減少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人民的主體地位。政府權力來源于人民,這就需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切實把握民意,想人們所想、急人民所需。其次,需要運用好政府權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茖W決策、民主決策,構建服務型政府、責任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本身就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條件。
從政治權力與政治權威角度分析,“塔西佗陷阱”并不適用于我國政府的公信力問題,但是我們必須從政府權力來源角度出發(f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切實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上一篇: ?砍人事件引熱議,犯罪模仿須警惕
下一篇: 錯的不只是兩位當事人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