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海清 來源于:家長學院
1919年,正值國家危難、內(nèi)憂外患之際,3000多名學生不顧軍警阻撓,云集天安門,高喊“外爭主權,內(nèi)除國賊”“寧為玉碎,勿為瓦全”的口號,誓死力爭,奮起救國。自此,五四運動驚雷一起,歷史便有了新機遇,國家有了新希望。
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喚醒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那時起,青年一代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有了深刻的把握,對未來發(fā)展方向有了準確的判斷、對國家前途命運是否光明有了清醒認識。他們大膽提出精神自由、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倡導民主和科學,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應運而生,它開辟了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分水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提到,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chuàng)造了條件。
21世紀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以青春之名,書寫一撇一捺,以心有信念氣自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
當代青年應該發(fā)揚五四精神,共筑中國輝煌,書寫歷史的篇章。在樸素的生活中增添絢麗,用希望在黑暗中擦出火花。在新時代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時延至今,賡續(xù)紅色精神的我們沐浴在黨的光輝下茁壯成長,身后是革命先輩打下來的錦繡江山,身前是黨庇護下的光明前程,而我們更需要扎實地走好當今每一步路,處在可為的黃金時期,做有為的中華青年。
上一篇: 中華服飾之瑰寶:漢服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