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樂 來源于:家長學院
最近由于是枝裕和的新片小偷家族的上映,在國內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就此,談談電影受眾的問題。
電影基本上可分為文藝片與商業(yè)片,兩者的受眾并不盡相同,商業(yè)大片的受眾很廣,可謂老少皆宜,多為沉浸式的故事體驗,讓人比較有代入感,觀感比較舒爽流暢,故事講得很明白,就像一張鋪開的能一眼望到頭的畫卷。而文藝片則不同,他的受眾較窄,觀影門檻較高,比較考驗觀眾的人文素養(yǎng),相對來說,文藝片的表層故事可能不那么精彩,甚至對于某些觀眾來說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但深層故事與內核一般會比較精彩或耐人尋味意蘊深長,留白供觀眾想象的空間比較大。
這兩種類型并無高低貴賤之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皆有可取之處。而縱觀中國影史就會發(fā)現(xiàn),在當今中國的電影市場下,商業(yè)片與文藝片出現(xiàn)了很大的斷層,尤其是現(xiàn)在,人們明顯更傾向于商業(yè)片,這種傾向是很可怕的,在中國的電影語境下,文藝片基本沒有任何市場,商業(yè)片大行其道,僅存的文藝片也在部分觀眾的口誅筆伐下難以良好的發(fā)展。
觀眾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專業(yè)的影評人或文青,他們能去挖掘分析文藝片的內涵,故一致高分。二類則是看慣了商業(yè)大片的普羅大眾,他們更喜歡直白通俗的表現(xiàn)方式,不大愿意去挖掘和分析,電影對于他們來說更多是一種娛樂方式,于是大呼看不懂低分頻頻。而第三類,則是夾在其中,他們部分人不懂裝懂以此來表示自己所謂的高雅與眾不同的審美觀的,他們多喜歡吹噓電影有多么多么好卻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也稱裝逼。
二三類觀眾在一起爭論,會發(fā)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一般稱為抬杠互撕,二類觀眾說這片怎么怎么晦澀壓抑故事不好好講,三類觀眾就懟回去說你怎么怎么素質低然后上升到人身攻擊。他們就互懟互撕相互抬杠,然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引起罵戰(zhàn)。其實,說看不懂或故事不好看完全可以理解,文藝片本就是相對小眾化的,但沒有看懂就沒必要說片子爛或各種攻擊之語,你看不懂也沒有人強求,你依然可以去選擇你看得懂的商業(yè)片,慢慢積蓄觀影的經(jīng)驗和提高觀影的水準,這并沒有什么可恥的。同樣對于第三類觀眾,沒看懂可以努力去搞懂,附庸風雅是好的,但沒必要強求他人與你一致,以顯示自己的不同與過人之處,要真是遇上了就好好講理,分析電影為什么好,好在哪里,而不是黨同伐異相互攻擊。
電影跟文學藝術一樣,是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不同于政治,有絕對性的標準。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有很多人使用三觀來抨擊電影或文學藝術,成為所謂的三觀警察,其實世界之大,本就沒有什么一定是絕對的東西,文學藝術的多樣性才造就了文化的繁榮,而強求一致不就是另類的文化專制嗎?你現(xiàn)在所學到以為正確的東西,可能放在別的地方就是錯誤的,故我們要多去包容理解,實在不能認同就別勉強自己,只有這樣,電影或文學藝術才會更加的繁榮。
商業(yè)片和文藝片對于整個電影發(fā)展史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故不可厚此薄彼,健康的電影市場需要商業(yè)片與文藝片的共同促進,商業(yè)片拓展電影的市場,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電影藝術,而文藝片則更多的拓寬電影的表達形式和范圍,走在變革電影的前線。
其實,不同的電影觀眾都能在多彩的電影宇宙里尋找自己的歸宿與寄托,就已足夠了,現(xiàn)實的生活已如此令人困頓,何不在電影中尋求一份安慰,何必帶那么多戾氣,相互攻擊。我們還是期待中國電影能越來越好,能創(chuàng)作出越來越多好的電影來供選擇,所以有能力的就出一份力,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足夠成燎原之勢。
上一篇: 地鐵劈叉——流量時代里變質的欲望
下一篇: 現(xiàn)身說法話網(wǎng)購 理性消費你我他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