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中媛 聶璐媛 郭濤 來源于:家長學院
這是一個強大,富饒,輝煌的中國——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我國狂攬金牌,以平均50分鐘拿一塊金牌的速度遙遙領(lǐng)先;中國經(jīng)濟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經(jīng)濟增長第一大引擎;“神威太湖之光”浮點運算速度達到每秒9.3億億次,中國在科研方面更是成為世界的領(lǐng)頭羊......
但這些輝煌絢麗的成果背后,又怎么會是只有一個人的付出呢?有多少人站在聚光燈下,接受鮮花與掌聲,又有多少人藏匿在光輝的背后呢?
看看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會看到干凈整潔的街道,感嘆城市的美麗和人們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卻看不見在凌晨五點,天空灰蒙蒙時已經(jīng)出來打掃街道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你會看到成績斐然的學子,驚嘆學生的聰明和刻苦鉆研的努力,卻看不見啟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不斷前行的啟蒙老師;你會看到在賽場上奮斗拼搏,勇爭第一的冠軍,稱贊他們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卻看不見每天陪著他們一起在訓練場上來回奔波揮灑汗水的教練……
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想要走的快,那就一個人走;想要走的遠,那就一群人走。由此可見團隊的重要性,小到一本書籍的出版,大到一項國防科研成果的成功研發(fā),都不會是一個人的功勞。一本小小的書籍,除了需要作者嘔心瀝血的寫作,還需要編輯再三核對,聯(lián)系印刷廠,排版印刷......其中種種怎會是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呢?而國防科研更是難上加難,一件新武器的研發(fā)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猶記《我和我的祖國》當中奮斗在研發(fā)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上的科研人員高遠,投身科研事業(yè)與自己的戀人分隔三年,相遇后卻又不能相認,直到最后病逝才為大家所知,而這正是無數(shù)為中國科研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的縮影??!
相信大家對屠呦呦都不陌生吧,2015年10月,屠呦呦發(fā)現(xiàn)了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的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019年10月,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大家都知道她的成就來之不易,卻不知在青蒿素的身后,除了屠呦呦的發(fā)現(xiàn),還有團隊不分晝夜的努力研發(fā),才讓青蒿素得以面世,正是凝聚了大家的心血,才會有這舉世矚目的成功。
但我們看不見的背后,又何止這些?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疤嫖覀冐撝厍靶小?,這不正是我們看不見的背后嗎?我們感嘆人民警察為人民服務(wù),抓捕罪犯行動迅速,時刻牽掛群眾的安全,卻看不見他們與亡命之徒殊死搏斗,身負重傷依舊一心只想將歹徒制服,保護人民的心愿;我們感嘆中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卻看不見邊陲之地,天寒地凍,物資匱乏,堅守邊境的人民子弟兵們?nèi)淌苤鞣N極端天氣,保衛(wèi)國家邊疆,守護我們的安寧;我們感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的盛大,中國國力強盛,軍事科技實力強大,卻看不見無數(shù)仍然不為人知的兵種沒有出現(xiàn)在這光榮時刻,仍舊在背后為我們守護這太平盛世.......
今年,盛況空前的國慶閱兵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瞬間,從閱兵式到群眾游行,從地上莊嚴肅穆的方陣、裝備受閱部隊到直上云霄的空中梯隊,從放飛藍天的七萬只和平鴿,到晚上場面壯觀的焰火晚會,每一幕回想起來,依然是那么的蕩氣回腸,心潮澎湃。而閱兵儀式上,除了那些默默付出的軍人令我們動容,為了這次恢弘盛大的閱兵儀式能夠順利舉行,背后的工作人員又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付出了多少汗水呢?
我們只知道彩車伴著入群緩緩駛過天安門,卻沒有看見在這背后,有一支35人的隊伍熱血奮戰(zhàn)了180天,他們?yōu)榱诉@次大典,從四月份開始埋頭苦練。訓練的這些日子,你可以想象,是很辛苦的,但是他們就像是擰在一起的麻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wù),他們就是彩車國慶彩車指揮員、駕駛員。
我們只知道這場70周年閱兵式的解說全程鏗鏘有力,卻沒有看見兩位全程解說慶典活動的央視主播康輝和海霞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背后,由于工作量非常大、閱兵解說任務(wù)艱巨,兩位主持人要通過吸氧來保持更好的工作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正是他們詳細的描述和認真的講解,身為觀眾的我們才對閱兵式的諸多細節(jié)更深入了解。
我們只知道直播里閱兵式的壯觀、欣賞這場視覺盛宴,卻沒有看見長達70小時的直播背后默默堅守的新聞工作者。這次直播搭建了中國電視史上最大的直播系統(tǒng),包括1個總系統(tǒng)6個分系統(tǒng)共88個機位約50個微型攝像機,采用直升機航拍、伸縮臂、搖臂攝像機、軌道攝像機、索道攝像等多種特種設(shè)備機。而所有的這些,都需要無數(shù)工作人員布控。我們都知道,那些拍攝設(shè)備是很沉重的,但是為了捕捉每個方陣最精彩的瞬間,將富強的中國、可愛的中國最大可能地展現(xiàn)出來,為新中國70華誕獻上自己的一份賀禮,現(xiàn)場的攝像大哥扛著這些沉重的設(shè)備一次次百米沖刺。
當然,在我們看不見的背后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一群人。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于這樣一群人的了解情況,我們對此進行了采訪。
經(jīng)過我們的采訪,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有從一些渠道了解過這些人,并在了解后立志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但是近半數(shù)的同學不知道,原來,在光鮮亮麗的背后還有這樣一群默默耕耘的人在付出心血與汗水,他們不知道研究成果背后科研人員的付出,除了科研團隊中的領(lǐng)軍人物外,基本不知道還有哪些參與科研的人員。
每個奮斗著的中國人都渺小而偉大。不管你是造飛機、坦克的理科生工科生還是攝影、寫文的藝術(shù)生文科生,你都可以為社會發(fā)光發(fā)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祖國母親的愛,也許是身處幕后,所做的事情不被大家所知……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堅信,每一次的付出都會有回報。即使身處背后,也定當不忘初心,牢記歷史使命,共創(chuàng)祖國美好未來!
上一篇: 溺愛下的沒落——淺談孫楊禁賽8年事件
下一篇: 極限運動:一場生命的“豪賭”
版權(quán)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quán)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