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來源于:家長學院
"重復、重復、再重復"是幼兒教育的根本
第一是重復的效果。任何事情,只要重復嬰兒就能吸收。
這一點已得到證實,而且我在前面也作了介紹。嬰兒對被重復的"材料"具有非凡的 "記憶能力",這一點是大人所望塵莫及的。而且嬰兒記憶事物也不會覺得費力。
另外,嬰兒對事物沒有難易之分。"這對幼兒太難啦,還沒有必要讓他去記",這完全是大人的感覺。其實對嬰兒而言根本不存在一件因為難而記不住的事物。
如果再重新看一看鈴木鎮(zhèn)一先生的研究,我們就能夠清楚的看到這一點:一個打從娘胎開始就反復聽本國語(日本語)的人,對本國語言具有非凡的記憶能力。每天反復聽優(yōu)美的音樂,任何一個孩子在此環(huán)境之下都會熟練地彈奏優(yōu)美的巴赫和莫扎特。
經(jīng)常聽人說:兄弟兩人,大的孩子練小提琴,小的在一旁看著、聽著。當小的孩子長大后學小提琴時,他會很快趕上并超過大的孩子。這是因為,對小的孩子而言,大孩子所彈奏的小提琴成了他學習小提琴的良好環(huán)境。
對于說日語,所有的日本人都不會覺得困難或者簡單。因為,他們在聽大人的重復交談當中,自然而然地就把它給掌握了。
同樣,對嬰兒也沒有好壞之分。
孩子不會知道:記住這些東西有用沒有,或者因為這事不好就趕緊把它忘掉。因此,如果光給嬰兒壞的事物,他就會不斷地記住壞的事物。
教幼兒的時候,請不要說明
類型教育的第二點是:"不要說明和解釋"。以前,教育重視對含義的理解,認為死記硬背不能叫教育。但是,也有不經(jīng)過死記硬背就記不住,或者不經(jīng)過死記硬背就記不好的事情。
總之,我們應該把通過理解去記憶的東西和通過死記硬背去記憶的東西區(qū)別開來。我認為,"理解性教育"只有在孩子進入小學后才能顯示出它的效果來。也就是說,六歲前后是左腦和右腦進行優(yōu)勢轉(zhuǎn)換的時期。即使孩子不能理解,在幼兒階段灌輸?shù)剿哪X子里的東西也會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得到理解。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我得到母親們的協(xié)助并開始做漢字卡片嘗試的時候,也曾特別強調(diào)了這一點。
在給孩子看卡片的時候,我要求母親們不要做任何"解釋",如說:"這個字是愛,那個字是情,兩者結(jié)合起來就是愛情"等等。
但是,我們不能說因為這個漢字是通過類型重復教給孩子的,就指望孩子能馬上明白它的含義。因為即使是漢字,也有遠近之分。如果這些漢字象"耳"、"鼻"那樣離孩子身邊比較近,孩子就有可能較快地掌握它的含義。但如果這些漢字象"八面六臂"那樣離孩子的身邊比較遠,孩子不到一定的年齡就很難掌握它的含義。不過孩子一旦明白它的含義,它就會被孩子牢牢地記住。
雖然對漢字進行類型教育的嘗試才剛剛起步,但是,從前面的美輪子的事例來看,我確信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如果人長大了才學習漢字,他就要對漢字進行理解。這樣一來,要掌握漢字,他就必須付出比小的時候多出好幾倍的努力。
總而言之,對與一個通過類型認識來接受各種事物的嬰兒來講,他的"學習"和"記憶"沒有道理可言。嬰兒記住母親的長相和聲音也沒有經(jīng)過任何的說明和理解。
以往的"教育"觀認為:不講明意思就讓人死記硬背的方式最不可取,它屬于"填鴨"式的教育。
但是,如果我們拘泥于以往的教育觀,把"理解"看作金科玉律,那么等到孩子有了理解能力的時候,我們恐怕已經(jīng)把孩子重要的時期給耽誤了。這正是我最擔心的事情。也就是說,當我們覺得驚訝:為什么孩子能猜對公司名稱和汽車種類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錯過了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時期。
因為孩子不需要理解和說明,所以,類型教育的類型可以是任何事物。既可以是具體事物的名稱,也可以是抽象的單詞。因為孩子不需要理解,所以無所謂困難和容易。
一個沒有形成獨立判斷的嬰兒對周圍反復出現(xiàn)的事物,能毫不保留地予以吸收。
上一篇: 掌控嬰兒智力的八個“高峰”
下一篇: 零歲教育(一)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