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建祥 來源于:家長學院
在教育中,中國多數(shù)家長都在理直氣壯地犯同一個教育錯誤:用簡單的對錯、是非來教育孩子。而且普遍認為這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殊不知用這種教育方式,極易教育出頭腦簡單的熊孩子。
我曾經(jīng)用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問過很多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在學?;蛴變簣@被其他孩子打了,你會怎么辦?”多數(shù)家長給我的答案是,絕對不能吃虧,鼓勵孩子打回來,打不過還可以用咬啊,甚至有家長親自赤膊上陣的。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孩子最終用本能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智慧解決問題。2017年12月29日,云南通??h十幾個高中生因為打籃球起糾紛,致2死7傷。這就是我們家長用簡單的是非教育造成的結果,孩子碰到問題的時候用簡單是非作判斷,用簡單的本能解決問題。
很多的時候是與非并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因為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所以用簡單的是非教育,是一種很糟糕的教育模式。正確的教育模式是解決問題的教育模式,即用思辨式的教育智慧。
孩子間發(fā)生沖突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的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理智的處理這種沖突,而不是鼓勵孩子用簡單的是非作判斷,用本能解決問題。比如孩子是因為爭搶玩具而引發(fā)的沖突,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很其他小朋友協(xié)商,哪怕是讓一步,先讓對方的小朋友先玩,自己孩子后玩;或者設置個猜拳游戲,誰贏誰先玩;或者設置一個可以一起玩的游戲等。這樣兩個孩子間不僅不會起沖突,還能成為好朋友,可以愉快地一起玩耍。這樣孩子會朋友越來越多。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舉一反三,讓孩子思考更多優(yōu)秀的解決方案,孩子不僅可以很快適應社會、適應環(huán)境,更會懂得如何正確處理矛盾和問題的藝術。
而在孩子沖突中,讓孩子用簡單的是非標準,用本能解決問題,那么孩子就會和其他小朋友沖突不斷,樹立越來越多的敵人,朋友越來越少。用本能解決問題,那么這類的慘劇還會不斷發(fā)生,誰也不敢保證孩子不會和其他人起沖突,而誰又敢保證你的孩子在沖突中不被傷害。
用簡單的對錯、是非來教育孩子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孩子做作業(yè)拖拉,家長會催促:“還不趕緊做作業(yè),準備做到晚上十一點嗎?”孩子也知道作業(yè)不完成的后果,不做作業(yè)是不行的,但最終的結果是孩子該磨蹭還是照樣磨蹭;孩子明明知道打人不對,還是很“勇猛”地跟同學打架了;孩子明明知道應該好好學習,還是沉迷網(wǎng)游了;孩子明明知道罵人是很沒修養(yǎng)和素質的,還是對同學破口大罵了……很多的家長被這種簡單的問題困擾而束手無策,正是因為我們用簡單是非來教育造成的。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應該是簡單的是非教育,而應該讓孩子明辨是非的同時,用智慧去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即思辨教育。比如同學、朋友惹孩子生氣的時候,不應該是通過簡單地罵人來發(fā)泄解決問題,最終只會讓矛盾越來越深,甚至反目成仇。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正確思考、換位思考,即使是對方不對,也可以包容他們,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同學、朋友,不是敵人。同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排解負面情緒。這樣孩子就很容易和同學、朋友處理好關系,并且不會因為壓抑自己的情緒影響心理健康,能陽光、積極地成長。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學校沒有什么朋友,而是一堆“敵人”,那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這種情況下你怎么能指望孩子能安心、快樂地學習。
用思辨式教育出來的智慧孩子會感恩老師對自己的付出,而用簡單的是非教育出來的頭腦簡單的孩子,則會把對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師簡單當判斷為敵人,把刀捅向他……
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能用簡單的是非教育來教育孩子,而應該用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思辨教育來滋養(yǎng)孩子的智慧。(學習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作者簡介:余建祥,著名學習力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專家。
上一篇: 教育階層化思考:你的教育思維停留在哪個層面,你的孩子未來就在哪個階層
下一篇: 余建祥:家長如何從根本上正確認識和應對孩子玩電子游戲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