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來源于:中國健康生活網
婚姻是男女兩性結合關系的社會形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建立在有婚姻、血緣或收養(yǎng)關系基礎上的人口組合。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婚姻關系和家庭構成。同一歷史階段中,不同年齡的人群婚姻關系和家庭結構的特征也不相同。老年人的婚姻關系及家庭結構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特征
老年人的婚姻與青年人不同,一方面受傳統(tǒng)的舊思想、舊習俗的影響束縛較大,另一方面又受自然條件、生理因素的影響,形成獨特的婚姻形態(tài)。老年人的家庭特征也與其他年齡人口的家庭有本質的區(qū)別。老年人的家庭已進入生命周期的最后階段,預示著一代人家庭生活的結束,老年人家庭的規(guī)模,也隨著老年人老化過程以及在家庭地位的調整而發(fā)生變動。
(一)老年人的婚姻特征
老年人的生活要得到充實,必須經濟上有保障,身體上健康或無重大疾病,有若干的知心朋友,與家庭人際關系協(xié)調和睦等,除此以外,還必須有一個美滿的婚姻。老年人的婚姻美滿,對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利于老年人情緒上得到滿足。老年人的婚姻美滿,除了性欲上的滿足以外,更重要的是老年夫婦之間情感融洽,親密無間,相互關心和愛護,相互鼓勵和幫助,共同分享歡樂與痛苦。這樣的婚姻關系,即使是退出社會生活的主流,也可以在家庭中感受溫馨,消除孤獨感,增添自信心,從而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與愉快,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其次,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據(jù)國外老人問題專家的研究,單身老年人在結婚交友前,有36%的男女老人希望早日了此殘生;而找到對象和結婚之后,這一比率幾乎降到了零。不少老年人都自我感覺“返老還童”了,“皮膚光潔”了,“不再受病魔折磨”了,“生活得更有活力”了。可見老年人的美滿婚姻確實是提高老人生存意義的“靈丹妙藥”。
老年人的婚姻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類型:
1、親密無間型。夫妻倆經生兒育女,風雨同舟,幾十年來的生活旅途,已經變得十分了解和熟悉,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知道對方的心思。他們感情上互相籍慰,互相依賴,相濡如沫,心心相印,親密無間,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據(jù)專家調查,這樣的婚姻關系約占老年人夫婦總人數(shù)的48%。
2、感情融洽型。夫妻兩人經長期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已基本磨合,雖然經常有矛盾,但很快就因一方妥協(xié)而消除。雙方互相信任,互相關心,感情融洽。這樣的婚姻關系約占老年夫婦總調查人數(shù)的29%。
3、 湊合過日型。夫妻兩人經常產生矛盾和爭吵,而且互不相讓,最后以一方主動和解而結束。雙方仍可作到互相尊重,不愿擴大矛盾,湊合著過日子。這樣的婚姻關系也占老年夫婦總人數(shù)的20%。
4、 關系較差型。夫妻兩人經常爭吵,互不相讓,勢同水火,甚至大打出手?;蛘咭蜿P系不好經?;ゲ焕聿?,甚至長期分居。這樣的老年夫婦約占調查人數(shù)的4%左右。
人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年人從締結婚姻組成家庭,到生兒育女風雨同舟數(shù)十年,由于長期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依為命”的心理。因此,老年夫婦絕大多數(shù)關系是好的和比較好的。這種積極健康的夫婦生活對老年人家庭的鞏固和生活的幸福,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還有極少數(shù)老年夫婦的婚姻關系是比較差的。雖然是極少數(shù),仍然值得重視,因為人到老年,朝夕相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配偶。如果夫妻長期不和,經常爭吵,對老年人的心情和健康的影響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上離婚率的提高,老年人離婚的現(xiàn)象也并非少見。與其他年齡人口離婚不同的特點是,老年夫婦由于長期性格不合,經常吵架打罵,日久積怨成仇,孩子年幼時為了撫養(yǎng)孩子只得勉強湊合過日子,待子女長大后以為責任已盡而發(fā)生離婚。另是,近年來不少老年人退休后繼續(xù)參加工作,甚至被高薪聘用,收入豐裕,交際廣泛。加上原來的夫婦關系不好,或一人在外地工作,與異性接觸較多,喜新厭舊,產生了婚外戀,最后導致家庭破裂。
由于長期關系不和而離婚,對雙方都是一種解脫。但是這種離婚也要慎重,因為離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問題,與子女的血緣關系是無法割斷的紐帶。其次,婚姻生活對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極其重要,人到老年之后,性格脾氣已極難改變,離婚之后能否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另一半更是重要的問題。至于產生婚外戀導致家庭關系破裂的,這種行為應該受到道義的譴責。作為婚外戀的當事人也應該慎重考慮,對方與你結合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真正對你有感情,能否和你合得來。不要因一時沖動而失去理智。
(二)老年人的家庭結構
老年人的家庭結構,指老年人家庭的人數(shù)構成和代際組合。家庭在一個人的老年生活中占重要地位。不同的家庭結構存在著不同的人際關系和不同的養(yǎng)老方式。家庭的結構對家庭成員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發(fā)生很大的作用。同一家庭結構,不同的家庭關系對老年人的影響也大不相同。
1、 我國老年人家庭結構現(xiàn)狀
根據(jù)有關專家的調查,我國老年人的家庭結構有以下幾個類型:
(1)單身家庭。單身家庭指老年人獨居一室,獨立生活。出現(xiàn)單身老年人家庭的原因很多,有的老年人終生不結婚,這種情況以農村的男人為常見。有的老年人離異或喪偶后不再結婚,加上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造成單身獨居。這類家庭占全國老年人家庭的3.4%。
(2) 一對夫婦的家庭。家庭中只有兩位老人一起生活。他們或者沒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邊,兩人相依為命。這類家庭占全國老人家庭的12.9%。
(3) 二代人的家庭。包括老年人與子女同住和老年人與孫輩同住。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原因是子女或最小的子女還未成家,或者成家還未生育,仍與父母同住。老年人與孫輩同住的原因多是子女外出工作,將下一代托付給老人照顧和管教。二代人的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總數(shù)的29%。
(4) 三代人的家庭。即老年人與子女以及孫輩一起共同生活。這類家庭人數(shù)最多,占全國老年人家庭的50%。其中農村人數(shù)遠遠多于城市。
(5) 四代或以上人的家庭。這類家庭人數(shù)極少,只占全國老年人家庭的3%左右。還有極少部分老年人是獨身寄居親戚家或其他居住形式的。
老年人的家庭結構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單身獨居對身心健康不利,這是不言而喻的。老年人夫婦兩人一起過日子,感情融洽,身體還健康,能互相幫助和扶持,對老年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但是,沒有子女在身邊,他們仍然有孤寂感,如果兩人關系不太好或者身體條件都很差,與子女同住對他們更有利。兩代人同住的家庭,父母與子女仍然維持著中年期的生活,父母在家操持家務,子女回家后能有一口可心的飯菜,舒適的環(huán)境,對雙方都有利。問題是這樣的家庭不能維持太久,因為子女長大后結婚生育是免不了的。與孫一輩同住,如果身體條件好,孫子女還未成人,這對三代人都有利,老年人如果年老體衰,連自己也需要照料,與孫子女同住便變成了負擔。三代或四代同堂,這是我國大多數(shù)老年人家庭的居住結構,其中農村占的比重更大。這種方式對老人的好處是老年人操持家務,照料孫輩,日子過得比較充實,老年人年老體衰后子女也容易照料。但是家庭過大人口過多也容易產生矛盾,老年人過于操勞,對身體健康也不利。
從上面的分析看,哪種家庭結構更合老年人和子女的意愿,更有利于老年人的養(yǎng)生呢?經專家調查發(fā)現(xiàn),如果經濟和居住條件允許,大多數(shù)老年人愿意與配偶而不是子女共同生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高,這種意愿越來越少。特別是到了生活無法自理時,或配偶去世后,老年人的孤獨感更強烈,更愿意子女待在身邊,希望三代或四代同堂,一家子熱熱鬧鬧。而子女成人后參加工作,大多數(shù)人不愿意與老年人同住。特別是已成家生育的子女,他們更希望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經濟獨立,生活自立,認為分開住能行動自由,各自方便減少矛盾。對于父母年老生活無法自理后,愿意親自照料的子女也不多,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他們都主張請保姆或送進老人院照料。
因此組成什么樣的家庭,除了經濟住房條件外,還必須尊重雙方的意愿。以上調查可見,大多數(shù)老年人與子女都選擇了一對夫婦型的家庭。而老年人生活無法自理后希望子女在身邊照料這種愿望,已越來越不容易實現(xiàn)。原因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老年人越來越長壽,父母健在而子女已退休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依靠已入老年的子女照料更老的父母,對雙方來說都是負擔。其次,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已開始出現(xiàn),一對夫婦上面可能有四個老年人??孔优樟橡B(yǎng)老已不現(xiàn)實。因此老年人應改變“積谷防饑,養(yǎng)兒防老”的陳舊觀點。
面對上述情況,應怎么辦?社會學家為我們提出設想:子女成家后應分開居住另立家庭,但不能住得太遠,最好是像新加坡提倡的“一碗湯”的距離,即子女煮靚湯送給父母分享時,湯還熱著。而子女節(jié)假日應經?;丶覉F聚,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至于老年人生活無法自理之后,應由社會照顧,住進老人院。子女應經常帶上孫輩去探望,以慰老人孤獨之心。目前,老年人住進老人院養(yǎng)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已經越來越普遍。社會應該大力發(fā)展養(yǎng)老事業(yè),迎接我國老齡化的到來。
二、老年人的再婚問題
老年人喪偶或離異后再擇偶婚配繼續(xù)婚姻關系,稱為老年人再婚。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的進步,老年人再婚成為我國婚姻家庭生活領域中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日漸為社會所重視,成為我國婚姻家庭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老年人再婚有益于健康長壽
老年人獨居極易患病。老年人的配偶亡故后空巢而居,孤身獨處,加上子女不在身邊,沒有人做伴,生活失去了歡樂。寂寞沮喪,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往,對周圍一切都不感興趣,神情呆癡,憂心忡忡,百無聊賴,度日如年,常常產生自殺的念頭。
老年人喪偶或離異后再婚,可以消除消極的心理情緒,激發(fā)起生的樂趣。國外專家研究后發(fā)現(xiàn),老年人喪偶后死亡的危險增大,比如66—70歲的女性喪偶后的死亡率是同齡未喪偶者的2.16倍。同時,發(fā)現(xiàn)老年人喪偶后2—3年內的死亡危險最大,是同齡未喪偶者的2.76倍。專家認為這是因喪偶后造成的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和心理上的孤獨感所致。另外,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老年人喪偶后感到生活無味,活著沒有意思,希望了此殘生者達三分之一以上,而再婚者沒有一個有這種想法,紛紛表示生活有了活力,甚至覺得“返老還童”了,這是因為原來的孤獨感消除了,生活樂趣被激發(fā)出來。
(二)老年人再婚的特點與動機
老年人再婚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但并不是每個喪偶或離異的老年人都愿意再婚,因為老年人再婚,所遇到的問題比年輕人復雜得多,除了感情志趣外,更多的是家庭子女經濟等問題。所以不少老年人都說,與其再婚自找煩惱,不如一人獨過輕松快活?,F(xiàn)實生活中,我國老年人的再婚率并不高,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喪偶或離異,有再婚的可能,實際上再婚率還不足3%。
1、老年人的再婚的特點:
(1) 老年婦女喪偶者多,再婚者少。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老年人家庭中男性年齡都比女性大,從生理特征來看,女性都比男性長壽。因此,喪偶者以女性居多,老年婦女比老年男人更多顧慮,所以,再婚者也少。
(2)子女對老年人再婚阻撓者多,同情者少。經濟調件好的,男方子女往往擔心家庭財產被女方刮走;經濟上不富裕的,擔心再婚后子女不愿繼續(xù)贍養(yǎng)。女方的子女往往認為再婚是對不起死去的父親,所以對老年人再婚多有阻撓。
(3)男女雙方年齡差距較大,一般都是男方年齡比女方大,有的甚至相差2--30歲,組成老夫少妻的家庭。
(4)擇偶條件偏重于經濟和住房條件,主要是女方,想找個晚年可靠的飯票, 舒適的住所。
(5)互相了解時間不長,感情不夠牢固。他們往往只相識不久就草草成婚。結婚速度快,婚禮簡單,婚后矛盾較多。甚至結婚不久就離婚。
2、老年人再婚的動機
根據(jù)專家對上海市某區(qū)的調查,老年人再婚的動機有以下幾種:
(1)生活起居需要照顧而找伴。這部分老年人因體弱多病,原來靠配偶照顧。喪偶后晚輩照料不來,迫切需要有人照料做伴。有這類動機的老年人人數(shù)最多,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48%。
(2)因居住無房而擇偶。這種情況主要發(fā)生在城市,而且以女性老年人為主。由于兒孫輩成長后住房特別緊張,為了騰出房子給晚輩,她們選擇再婚之路,有些人甚至單純?yōu)榱四苡凶√幘筒萋式Y婚。這類老年人約占調查人數(shù)的20%。
(3)心靈上孤獨而找伴。這部分老年人一般文化修養(yǎng)程度較高,喪偶者居多。他們覓知音以重調琴瑟,彌補心靈上的空虛感。他們約占調查人數(shù)的20%左右。
(4)因性生活需要而找伴。這些老年人身體健康,性欲旺盛,有的單純是為了滿足性需要而找伴的。這類老年人占調查人數(shù)的7.5%。
(5)因經濟困難而找伴的。有這種動機的全部是女性老年人,她們原是無業(yè)的家庭主婦,或是退休工資特低的街道老職工。也有些人日子還過得去,但是為了吃好穿好而再婚,約占調查人數(shù)的4%。
此外,還有與小輩關系不睦而再婚,也有的是幾種原因兼而有之的。
(三)再婚老年人的關系狀況
老年人再婚后,有的婚姻美滿,感覺幸福,有的過得去,可以將就,也有的反目成仇,無法繼續(xù)共同生活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恩愛型
再婚老年人雙方志趣相投,性格接近,互敬互愛,相敬如賓,感情融洽,是有真正的愛情,過著比較美滿幸福的生活。這樣的約占四分之一左右。他們或是女順男意或男隨女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整天伴隨對方,廝守一起,情深意篤,十分恩愛。有的是老夫少妻,老夫愛嬌妻,因為妻子年輕漂亮,比待前妻更多一分愛,處處依順妻子,妻子也十分體貼 丈夫,相親相愛,生活美滿。有的是志趣相投。如有一對是退休老教師與退休干部,女的酷愛詩詞,男的才氣橫溢,以詩傳情,婚后共同研究詩詞;有的是夫敬妻愛,并且坦誠相待的,如財產公開,互不隱瞞,雙方都教育自己的子女尊重對方,滿意對方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有的是子女對老年人極盡孝心,家庭和睦促使老兩口恩愛相處;有的是女方帶有一定的舊意識,認為到了夫家就必須把丈夫服侍好,家務全包,飯香菜熱,男人的日子非常舒服,經濟上全交給女方管,夫妻比較恩愛。
2、和諧型
雙方對結合都比較滿意,夫妻和睦相處,偶有爭吵也能互相諒解,平平安安過日子。這樣的再婚老人越占調查人數(shù)的一半。這類再婚夫妻都能珍惜晚年的婚戀,認為自己找到這樣的伴侶可以了卻終生。生活中總有些矛盾,有的為了經濟,有的為了子女,因看法有分歧即有爭吵,可是他們都能以家庭大局為重,正確處理好夫妻關系。這類型再婚老人有三個共同的特點:一是老倆口對經濟互相交底,二是雙方子女處理關系正確,三是住房等生活條件尚好。也有的老年人認為年紀一大把,已經成一家,只要求大同,能寬容就寬容,相聚而終罷了。
3、湊合型
由于需要雙方結合一方因經濟、住房等有求于另一方,婚后感情不夠融洽。但能勉強過日子。這類型的老年再婚者約占十分之一。他們雙方結合的感情基礎稍差點,由于客觀條件,婚后盡管發(fā)現(xiàn)對方生活習慣性格志趣各異,但委身于人不得不湊合過。有的老年人還認為這是命運安排,無法逆轉,只能湊合過下去。還有些雙方感情冷淡,經常嘮嘮叨叨互相責怪,夫妻關系較緊張,但仍然可以過日子。
4、反目型
雙方矛盾尖銳,只要相聚就唱不成一個調,走不上一條道,甚至分居。這些反目夫妻結合之初基礎就差,有的貪圖對方的金錢,有的以貌取人,一見傾心,相識幾天就草草成婚,婚后發(fā)現(xiàn)雙方無共同語言,以致反目。也有的婚后因女方揮霍無度或因子女關系處理不好,也有因性生活不協(xié)調或因嫌女方服侍不周而反目。這些老年夫妻都屬性格暴躁型,一經爭吵就無法抑制,互不相讓,越演越烈,最終導致離婚。
三、老年人婚姻家庭問題及處理技巧
上文已敘述了老年人婚姻關系中親密無間和感情融洽的占大多數(shù),但仍然有一部分是湊合過日和關系較差的。再婚老年人中也有部分是反目成仇的。這些不健康關系對老年人晚年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了解老年人的婚姻問題,幫助他們克服感情障礙過好晚年生活是社會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老年人婚姻關系問題及處理技巧
1、影響老年人婚姻關系的因素
影響老年人婚姻關系的因素很多,既有社會性的,也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還有經濟方面的。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
(1)性格不合。夫妻雙方性格很一致的極少,要求老年人夫妻完全性格一致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性格反差太大,如一方活潑多語,一方沉默寡言,必然影響到雙方的關系。
(2) 興趣愛好不同。夫妻雙方的愛好興趣也一定程度影響老年夫妻的關系。感情好的老年夫妻往往有著興趣愛好相同的傾向,有共同語言,而關系不好的老年夫妻,則很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3) 性生活不和諧。性生活和諧程度與老年夫妻關系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性生活和諧的夫妻感謝是好的和比較好的,而性生活不和諧則夫妻關系無法好起來。
(4) 家務勞動不均。家務勞動的分擔形式也影響著老年夫妻的關系。如果家務全由一人包攬,另一人則無所事事,必然影響到夫妻關系的融洽。
(5) 爭吵不斷。爭吵會破壞夫妻雙方的感情,影響夫妻關系。一個家庭夫妻雙方總不免會發(fā)生口角或爭吵,如果爭吵次數(shù)過頻而且互不相讓,必然影響到夫妻關系的融洽。
(6) 經濟矛盾。經濟生活的矛盾更能破壞夫妻的關系。如果一方消費太多,必然會引起另一方的不滿。有的家庭往往由于經濟支配的對象、方式與數(shù)量使夫妻之間發(fā)生分歧。有的家庭則是儲蓄與開支安排不一致而產生矛盾。還有由于愛好興趣不同,花錢的方式不同而鬧意見。這些因素如果不消除讀老年人夫妻關系有很大影響。
2、老年人的感情危機
老年夫妻雖然經幾十年的共同生活,感情大多已經融洽,但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影響,還有進入老年期后生理、心理的和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會使老年人的感情產生危機,甚至引起婚姻破裂。
(1) 生理心理的變化。人到老年,由于更年期的干擾,生理心理上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如憂慮不安,待人淡薄,情緒煩躁,容易發(fā)火等,特別是女性表現(xiàn)得更加異常。甚至產生精神性疾病。倘若老年人懂得生理特點,對老伴寬容大度,體貼關心,就會相安無事。如不懂得上述特點,以為老伴有意,“像換了個人似的”,有意鬧矛盾,采取火上加油的行動。經過對方的反應越來越大,因而雙方的感情裂縫也會越來越深,最終釀成悲劇。
(2) 感情的變化。人的感情分配會不斷變化的。一個人結婚前感情寄托在父母身上,結婚后愛人成為感情傾瀉的主體,有了孩子,大部分的感情都會奉獻給孩子。老年人家里有了小孫子,往往捧作“寶貝”,把感情轉移到第三代身上,夫妻感情也會削弱。倘若老伴對此不理解,認為自己被冷落了,產生失落感,影響到夫妻的感情關系。
(3) 環(huán)境的變化。退休前,夫妻倆白天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忙于業(yè)務獻身事業(yè),晚上才回到家里來,相對來說,互相磕碰的機會少,互相交流的話題多。退休后從龐雜的社會回到狹小的家庭,空余時間多了,接觸也頻繁了,可能會發(fā)現(xiàn)老伴做事這也不順心,那也不稱意,于是引起爭吵,爭吵一多,就會使感情產生裂縫。
對于上述感情危機,如果沒有人進行及時疏導,協(xié)助他們正確對待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變化,渡過感情的危機,也會使老年人的婚姻破裂,導致分手的悲劇。
3、處理老年人婚姻關系的原則與技巧
作為社會工作者,除了要對老年夫妻發(fā)現(xiàn)其生理心理的變化,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外,還應指導他們學會夫妻間感情的調適。老年夫妻的感情調適,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原則:
(1) 思想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夫妻關系要平等,要尊重對方的人格,理解對方的愛好,不要強求什么都與自己一致。對老伴的事業(yè)和愛好要珍視,多加贊譽和支持,如果多加挑剔,甚至嘲弄,就容易損傷對方的感情。
(2) 生活上要互相照顧,互相關心。人到老年,子女或自立門戶,分居他處;或忙于工作,早出晚歸。老年夫妻處于“空巢”狀態(tài),只有老伴朝夕相處,往往會產生空虛感。因此,更需要老年夫妻之間互相照顧,互相關心,增進夫妻間的感情。尤其是人到老年后往往體弱多病,比較健康的一方應提供較好的營養(yǎng)和醫(yī)療條件,為他排難解憂,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態(tài)安渡晚年。
(3) 經濟上要互相商量,互相公開。經濟是夫妻關系的重要內容。老年夫妻在經濟上要互相多商量,合理安排,民主解決。千萬不可不顧家庭經濟條件任意揮霍錢財,更不能瞞著對方私設“金庫”。這樣往往容易造成誤會,給夫妻生活蒙上陰影。
以上是老年夫妻感情調適的總的原則。但畢竟在老年夫妻生活中也會時時發(fā)生一些矛盾,處理這些矛盾應講究技巧。根據(jù)老年人的生活特點,應學會以下幾種技巧:
(1) 以情動對方。感情是夫妻愛情的基礎。老年人的婚姻也需要感情的交流。如老伴對自己產生隔閡,應以情動人,以真情來改變對方的態(tài)度?;蛘咚蜕弦皇倒?,或者來一個親吻,或者找理由講些對方喜歡聽的話,打消對方的成見。如果認為老夫老妻,沒有什么了不起,對老伴不理不睬,甚至一走了之,結果矛盾越來越深。
(2) 矛盾冷處理。夫妻有了矛盾,應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消除。一方發(fā)火,另一方應避其鋒芒,作些讓步,待到對方冷靜后,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問題不難得到解決。如果不是冷處理,認為自己得理不饒人,以熱對熱,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肯讓步,其結果只會激化矛盾,釀成悲劇。
(3) 幽默解矛盾。幽默可以給人歡樂,可以消除人的煩惱,也可以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在老年夫妻關系中,幽默可以使金剛怒目的緊張空氣化為輕松愉快的氣氛,是夫妻關系的穩(wěn)定劑和興奮劑。家庭中有了矛盾,一句幽默的笑語,一個幽默的動作,往往使矛盾化險為夷,化兇為吉。
(4) 小事要糊涂。相傳宋代名相呂端有“大事謹慎,小事糊涂”的美譽。在老年夫妻關系中,也應有這種氣度和襟懷。老年夫妻朝夕相處,難免會有磨擦,對于那些日常小事,諸如一根菜,一盞燈,穿什么衣服,抽什么煙等盡可糊涂些,不必斤斤計較。吃些小虧,受些小氣,盡量裝糊涂,不需要睚眥必報,把矛盾的鋒芒躲開。
老年夫妻只要做到以上幾點,不斷加強思想與感情的交流,就能在白頭偕老、情深意濃中度過自己的晚年。
(二)老年人的再婚問題及處理技巧
由于社會傳統(tǒng)觀念和習慣,以及家庭的關系,老年人的再婚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作為社會工作者,有必要了解老年人再婚的阻力,幫助他們克服難關,指導他們過好再婚生活。
1、老年人再婚的阻力
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婦女的再婚,往往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制,在農村尤其如此。社會上人們從舊的觀念出發(fā),認為結婚娶嫁是青年人的事,中年人喪偶而子女還小,需要經濟上支持和有人照料,再婚也情有可原。至于老年男女,還是“安分守己”,心如枯井地度過晚年為好,再婚就是“老風流”“色心不死”。特別是老年婦女,若是到了六七十歲還嫁人,往往被人嗤之以鼻,認為不守“婦道”,親戚熟人也要斷絕來往。
老年人再婚的阻力也可能來自自己。老年男人往往認為再婚有性生活會短壽,甚至連性命也送掉。老年婦女更是顧慮重重,擔心被人恥笑,在社會上抬不起頭,擔心再婚對不起已故的配偶。或不被子女所容,擔心再婚可能遇人不淑,再鬧離婚。
老年人再婚最大阻力還是來自自己的家庭。有些子女擔心父母再婚后財產被分享,自己得不到設想的遺產份額;有些認為父母再婚,家中多了個陌生人,就少了對自己的關愛;也有認為再婚對不起已故的父(母)親。在農村,特別擔心的是受社會輿論的恥笑,自己無法在熟人面前抬頭。因此,他們極為反對父母再婚。如廣州市一位寡居20年的老干部,撫養(yǎng)三個兒女成家后自己準備再婚,竟被子女鎖起來不讓出門。有的兒女允許父母再婚,但對其終生儲蓄不準帶走。有的再婚老年人為了躲避子女的無理取鬧,不得不分居兩地,偷偷相會。
2、老年人再婚問題的處理技巧
對于老年人的再婚指導,一般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做好宣傳工作。做好法律的宣傳工作,從法律上支持他們。老年人再婚不僅合理而且合法。《憲法》和《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要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喪偶離異的老年人有權再婚。老年人的再婚受法律保護,任何人包括子女在內都不得干涉,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對于老年人再婚受阻撓,應該拿法律來保護自己。
(2) 雙方充分了解。要指導他們充分了解對方的性格、脾氣、興趣愛好;身體健康情況,有無疾病及嚴重程度;子女及親戚對婚姻的態(tài)度,經濟條件,住房情況,文化水平,職業(yè)及他過去的經歷等等??傊私庥嬗敿氂?,只有全面地詳盡地了解對方的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決策。否則,就會造成遺憾,或與合適的人失之交臂,或結婚后又鬧離婚。應當指導他們像年輕人一樣長時間交往,互相熟悉,“日久見人心”竭力避免“一見鐘情”的傾向。
(3)考慮雙方共同點。指導老人多從雙方的心理特點,生活方式的共同點考慮。多考慮精神生活,不過分強調物質生活。因為老年人不同青年人,各自的性格、脾氣、生活方式、習慣嗜好等已經定型,很難改變。如果心理特點與生活習慣方面差距太大,將來夫妻生活往往很不協(xié)調,以至矛盾叢生,無法生活下去。
(4)做好雙方子女思想工作。老年人再婚最大的障礙是子女。作父母的不能操之過急,應耐心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盡量避免鬧翻造成家庭反目。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先分割部分財產,也可先行立下遺囑,向子女公開。另外,有關人員也應盡量做作子女的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他們從父母的晚年和幸福著想。如果子女的工作仍無法做通,也可租房另住,減少雙方磨擦的機會。
(5)老年人是否要結婚,必須量力而行。 指導老年人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再婚問題。例如在經濟條件方面,有的老年婦女生活無所依靠,想找個老伴當靠山,男性老年人應考慮自己有無經濟條件。在健康條件方面,有些老年人身體并不十分健康,缺乏性欲,應考慮自己能否適應對方的要求。在生活照顧方面,有些男性老年人希望生活上得到照顧和關心,作為女性老年人思想上應該有充分準備,考慮自己能否承擔這項任務。否則,結婚后力不從心,遭到對方不滿意而影響雙方感情。
老年人的再婚,意味著兩個單身老年人作為夫婦一起生活直到終老,美滿的婚姻會給老年人帶來幸福與快樂,不理想的婚姻會使雙方倍感痛苦和不安。所以應指導老年人多作了解,慎重考慮,量力而行,切不可輕率從事。
上一篇: 子女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該怎么辦?
下一篇: 關心老年人婚姻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